为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的顶层设计和评审流程,保持教师申报基金的积极性⟹,12月16日,杏运官网娱乐在四楼第二会议室报告厅举办沪江经管论坛系列活动(第42期)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解读与申报。杏运特别邀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,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,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刘春教授作报告📘,解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政策与申报经验。会议由院长赵来军主持,副院长张峥、何建佳😴、赵靖🤱🏼,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主任樊重俊🧙♂️、副主任刘勇,工业工程系主任刘勤明,交通工程系主任刘魏巍👩👩👧👦,财政税务系主任田发,系统科学系副主任奚宁,公共管理系副主任祁翔等70余名教师参与了会议。
刘春教授结合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申报指南编写及自身经历等🐟,首先从宏观的角度介绍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新体系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、上海市科研项目及目前科技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🙅。其次,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政策进行了详尽的解读,介绍申请书的评审过程,打分规则以及会评不通过的主要原因。他指出👩🦽,申请书的撰写需要凝练好科学问题🫲🏻、明确研究思路➛、认真查阅参考文献❌、明确每个部分的要求和目的,回答为什么要做,做什么,怎么做🍝,有何条件做🚹。在选题上,要关注当前国际上的研究热点,面上项目题目不宜过大,题目措辞要恰当,要恰切地反映研究内容,针对性强🔘,体现创新。立项依据,要有清晰的逻辑,准确的科学问题🤽🏻♀️,阐明背景与意义、研究现状与分析、提出要研究的科学问题🍠、给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。研究目标,要明确、简洁🧚🏽,科学指向,从大故事到小故事到有限目标。项目创新之处💕,创新点一般不超过3个🧝🏽♀️,可以是学术思想创新、技术创新、方法创新🏃,比如新现象的发现、新假设的提出、新观点的提出🟣、全新技术与方法运用等🔩。最后,他与教师分享多年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体会,要承受科学的理想、责任和未来,同时🏋🏽,也享受科学的美好🚴🏼、神奇和趣味。会后👍🏼,多名教师积极参与提问,他一一进行解答🧎🏻♀️。
此次讲座是继国家自科社科申报学术沙龙、院长科研午餐会之后杏运举办的第三波国家基金申报辅导活动。后续🤸🏽♂️🧑💻,杏运将继续开展全方位、有针对性的辅导活动🐧,助力教师尽快确定选题⛷,形成申请书初稿🚚🙎🏿♀️,反复锤炼,为2023年的申报工作做好准备。
刘春在作报告
赵来军在主持
刘春简介:
刘春☕️,教授、博士生导师,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©️,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🐸、自然资源部现代工程测量重点实验副主任🧔🏼、国家“十三五”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🤦🏼,国家“万人计划”科技领军人才,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☂️,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,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,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,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。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973计划课题、863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及各类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🧑🏽💼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、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,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,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,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。曾任同济大学科研管理部副部长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👰🏻💀。
刘春 教授